IPO与再融资收紧,券商:相当于引入年化增量资金超千亿

8月27日,为活跃资本市场,财政部、证监会和三大交易所联合祭出“政策组合拳”,印花税减半、IPO与再融资收紧、规范减持、降低融资保证金比例等“四箭齐发”。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IPO、再融资收紧方面,证监会从当前市场形势出发,完善一二级市场逆周期调节机制,围绕合理把握IPO、再融资节奏,作出六项安排,包括阶段性收紧IPO节奏、对金融上市企业及其他行业大市值上市企业的再融资施行预沟通机制、突出扶优限劣,对再融资主体进行一定限制、引导上市公司合理确定再融资规模等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证监会对股权融资、股东减持出招精准,直面当前市场增量资金不足困境,未来有望发力引入中长期资金;假设后续不再新增IPO、再融资节奏维持当前强度,则较过去3年分别相当于引入年化增量资金约1500亿元、2000亿元。

六项安排

具体来看,关于IPO、再融资收紧方面,证监会从当前市场形势出发,完善一二级市场逆周期调节机制,围绕合理把握IPO、再融资节奏,作出六项安排。

一,根据近期市场情况,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促进投融资两端的动态平衡。

二,对于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或者其他行业大市值上市公司的大额再融资,实施预沟通机制,关注融资必要性和发行时机。

三,突出扶优限劣,对于存在破发、破净、经营业绩持续亏损、财务性投资比例偏高等情形的上市公司再融资,适当限制其融资间隔、融资规模。

四,引导上市公司合理确定再融资规模,严格执行融资间隔期要求。审核中将对前次募集资金是否基本使用完毕,前次募集资金项目是否达到预期效益等予以重点关注。

五,严格要求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应当投向主营业务,严限多元化投资。

六,房地产上市公司再融资不受破发、破净和亏损限制。

8月27日,东吴证券分析认为,从今年二季度开始,中国股市表现逐步落后于其他国家。究其原因,市场估值偏低是最主要的拖累。疫情放开后经济复苏的曲折以及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使得市场信心略显不足。基于此,活跃资本市场似乎成为稳定信心的“燃眉之急”。

“此次政策信号意义明显,监管层支持A股、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态度坚决。”中信建设在8月27日研报中分析认为,证监会对股权融资、股东减持出招精准,直面当前市场增量资金不足困境,未来有望发力引入中长期资金。

华泰证券在8月27日发布策略动态点评表示,虽然此举短期会影响A股新/旧资产迭代速度,但会显著缓解资金面的供给侧压力、利于增量资金规模稳步修复。

简单测算,华泰证券指出,年初至今A股IPO、再融资规模分别约3097亿元、4584亿元,假设后续不再新增IPO、再融资节奏维持当前强度,则较过去3年,分别相当于引入年化增量资金约1500亿元、2000亿元。

此外,此前证监会的发文中投融资平衡是一大重点,平安证券在8月27日研报中表示,一方面证监会表态需要充分考虑投融资两端的动态积极平衡,建立完善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债券发行、并购重组“绿色通道”;另一方面深化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适当提高对轻资产科技型企业重组的估值包容性,推动央企加大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整合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政策发布的前一周,8月18日,证监会正面回应IPO、再融资节奏放缓的市场传闻。证监会认为,实现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需要充分考虑投融资两端的动态积极平衡,并表示没有二级市场的稳健运行,一级市场融资功能就难以有效发挥。证监会始终坚持科学合理保持IPO、再融资常态化,同时充分考虑二级市场承受能力,加强一、二级市场的逆周期调节,更好地促进一二级市场协调平衡发展。证监会强调,“市场会感受到这种变化”。

今年以来IPO、再融资节奏已实质性收紧

澎湃新闻注意到, 在此次具体政策发布前,IPO、再融资节奏已实质性收紧。多位投行以及业内人士向澎湃新闻表示,今年以来IPO节奏逐步收紧,而再融资方面则是在近期调整更为明显。

一方面,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近期(再融资)都会事前审核,而不是通过信息披露直通车就能直接发布。”

另一位来自头部券商的投行人士也向澎湃新闻说道,“预案”等都不能随便发布,交易所收紧,要向监管员汇报,然后“监管员再向上汇报,一事一议。”

此外,近日,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叫停再融资。澎湃新闻统计,今年以来截至8月25日,A股有32家公司撤回或未通过再融资申请,已超过去年全年的20家。值得注意的是,撤否申请数量从5月开始逐月攀升,8月达到最大值。具体来看,5月为4家撤否、6月为5家撤否、7月为6家撤否、8月有9家撤否,也就是说近一半的撤否申请,发生在7月与8月。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多家金融机构终止再融资计划。7月22日,华鑫股份宣布终止40亿元定增项目;8月8日,中原证券同样宣布撤回了70亿元的定增事项;8月11日,民生银行发布公告,宣布终止500亿元可转债发行事项并撤回申请。

业内人士向澎湃记者坦言,此次具体政策中点名金融机构实行预沟通机制,主要是由于再融资规模较大,对市场抽血明显。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此前表示,部分银行各项资本充足率指标均高于监管标准,再融资的紧迫性、必要性不高;考虑到当前的市场环境,较大规模的再融资可能对市场造成“抽血”。

交易所就再融资项目提出多项审核要点

澎湃新闻注意到,此次具体6项政策中的5条与再融资相关,其中提及的多项要点,均在近期上交所下发的最新一期《审核动态》有所提及。

该期《审核动态》在问题解答以及案例分析中,除了提及近期IPO医药企业销售推广费用的审核要点外,另一大要求保荐机构关注的重点就是再融资相关项目。

上交所就“再融资募投项目相关问题的披露与核查方面”提出,针对上市公司前次募投项目尚未建设完成、募集资金使用进度缓慢或存在延期等情形,本次募投项目产品与前募产品相似或仍投向前次募投项目的, 应当充分论证本次募投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此外,在再融资补充流动资金规模合理性方面,上交所对3起存在不合理的发行方案进行案例分析。

其中,上交所强调,在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金额认定方面,应结合募投项目的必要性,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将发行人用于日常生 产经营及销售推广的募集资金认定为公司营运资金的变相补充, 并综合判断补充流动资金规模的合理性。

而在判断具有轻资产、高研发特点企业的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债务的募集资金规模合理性方面,上交所表示,应重点论述其是否具有轻资产、高研发的特点,并关注占募集资金比例超过30%的合理性,且超过部分原则上应当用于主营业务相关的研发投入。

此外,近日,最新一期深交所《审核动态》披露了再融资项目的监管动态,深交所在7月对2家再融资项目的发行人、中介机构及相关人员,采取通报批评的纪律处分1次,书面警示的监管措施2次,口头警示的监管措施3次。据披露,两家发行人均在申请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债的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包括擅自改变前次募集资金用途、发行人在申报时未作出与本次发行相关的减持承诺等。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