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为何主动撤回IPO申请
(资料图)
全面注册制实施以来,证券市场出现了诸多新变化。今年以来,130家企业终止首发上市申请,其中120家为主动撤回,占比超九成。
这些企业为什么主动撤回IPO申请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企业基本面发生变化,包括业绩下滑,不符合注册制下的上市要求等;二是申请时板块定位不准,撤回是为了换板块重新申报;三是申报材料存在质量问题,短期内无法通过整改达标。
全面注册制下,全过程监管更加严格,带伤企业难以蒙混“过关”。企业是否符合板块定位、是否有持续盈利能力、信息披露是否达标等,都要经受监管刨根问底式多轮问询。与此同时,市场对拟上市企业有更高的质量要求。
证监会于今年2月份发布《欺诈发行上市股票责令回购实施办法(试行)》,其中规定,发行人在招股说明书等证券发行文件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已经发行并上市的,证监会可以依法责令发行人回购欺诈发行的股票,或者责令负有责任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买回股票。
在此背景下,如果企业自知业绩不佳或申报材料不过关,与其心存侥幸闯关,还不如顺势而为“中途退场”。相关企业主动撤回IPO申请,多是其在财务状况、商业模式、市场前景等方面存在不确定性,撤回申请后,可以更加从容地找差距、补短板。
全面实行注册制,把选择权交给市场,把价值判断权交给市场。在此背景下,券商等中介机构已初步形成了专业为本、信誉为重、责任至上、质量制胜的执业心态,督促相关企业谨慎行事。同时,全面注册制下,要求拟上市企业守住底线,不披露虚假信息,不从事内幕交易,不损害其他主体利益。申报关就是检验企业知法、守法的第一关。企业根据问询情况,主动撤回申请,也是尊重市场的表现。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不是一句空话,把好市场入口关十分关键。这就要求企业、中介机构、监管部门协同发力,系好企业上市的“第一粒扣子”。如果企业和中介机构心存侥幸,掩饰企业运行隐患,只求上市大吉,上市后风险爆发,带来的损失可能更大,甚至让企业走上覆灭之路。因此,守好上市关口十分重要。
把一个真实的上市公司交给投资者,企业上市后才能推进高质量发展,资本市场也才会向着更加市场化、法治化的方向迈进。
关键词: